以下经文皆采用《2010和合本修订版》。
前言
1. 致谢:再次鸣谢“无愧工人”机构。新约一百句按他们编订的“新约一百步”改编。谢谢他们开放版权。
2. 新约一百句的好处:有系统、深入浅出地介绍福音书所述基督生平、初期教会发展、保罗宣教旅程、保罗书信背景。
第98句:终抵罗马,放胆传道,没人禁止
背景:保罗在该撒利亚(和修本-凯撒利亚)被囚两年,多次公开受审,最后一次在大希律后裔、分封王亚基帕面前。亚基帕和听审的人都认为保罗并没犯什么该死该监禁的罪。由于保罗要向凯撒上诉,结果被押上船,送往首都罗马。保罗劝船上的人不要在冬天开船,他们不听,结果遇险,还好保罗在神的带领下冷静处理,还有机会在危难中向船上二百多人作见证,预告主必赐平安,后来也在马耳他岛行神迹荣耀神,最后终于平安抵达罗马。
保罗在罗马被囚对宣扬主道的影响
1. 保罗可自由接待人,传扬福音:抵罗马后,保罗被软禁在自己租住的房子里,由罗马兵丁轮流看守。官员给他自由可与人会面。因此,保罗找了犹太人的领袖来到,保罗从早到晚向他们讲解,他是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弥赛亚而被铁链捆绑,为神的国作证,并引用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劝导他们信从耶稣。他所说的话,有的信,有的不信。(徒28:20-24)徒28:30-31:“保罗在自己所租的房子里住了足足两年。凡来见他的人,他都接待,放胆传讲神的国,并教导主耶稣基督的事,没有人禁止。”
2. 保罗在软禁期间写下监狱书信,有利福音广传和宣扬纯正教义:学者一般相信,保罗在公元60-62年期间在罗马被软禁时,写下以弗所书、腓立比书、歌罗西书和腓利门书。证据主要来自使徒行传和这四卷书卷的内容;并初代教父和教会传统的认可。四封监狱书信主题环环相扣,展现保罗对基督、教会与福音的深刻理解。对基督信仰在当代的传播和后世的流传,起了深远意义。
2.1. 以弗所书强调教会是基督身体,必须在圣灵的工作中被建立、成长、见证并争战。没有圣灵,就无法实现教会的合一与生命的建造。
2.2. 腓立比书提醒信徒在面对肢体之间关系紧张、互相比较时,必须“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”,追求基督,存谦卑与喜乐的心彼此欣赏,才能在主里同心,使福音兴旺。
2.3. 歌罗西书警戒信徒在认识基督的道路上,应防备律法主义和神秘主义。前者强调人的规条,后者追求特殊属灵经历,却忽略日常生活的敬虔。而基督的丰满与荣耀,才是真正使人完全归向神的唯一道路。
2.4. 腓利门书以真实的人际关系为背景,展示如何在宽恕与接纳中彰显爱心。保罗呼吁腓利门接纳曾犯过错的阿尼西母,如同接纳他自己一样,体现出福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大能。
保罗后来怎样?
1. 资料:使徒行传的记载终结于保罗在罗马的第一次软禁。此后事迹需依据早期教会传统及提摩太前书、提多书、提摩太后书(合称“教牧书信”)中线索进行重构。
2. 行踪:根据传统,保罗此次获释,之后度过一段短暂自由传道时期。学者们普遍认为,他可能曾重访以弗所,将提摩太留在当地负责教会事务,随后往马其顿(提前1:3)。此后,他又在革哩底(和修本:克里特岛)建立教会,留下提多进行督导(多1:5)。根据多3:12,保罗曾计划在希腊西部的尼哥波立(和修本:尼哥坡里)过冬。此外,古老的教会传统记载他曾前往西班牙传道。一般认为,提摩太前书与提多书写于这段时期。这两卷书卷旨在指导年轻同工如何治理教会、树立善行榜样。
3. 再次被捕:公元64年,罗马城遭遇大火,尼禄皇帝将罪责归咎于基督徒,随即展开残酷迫害。保罗极有可能在此期间再次被捕。他此次被关押在条件恶劣的监牢中。
4. 最后劝勉:约公元66-67年,保罗自知快要殉道,写提摩太后书,信中充满对同工提摩太最后的劝勉与属灵托付。
5. 殉道:最终保罗约于公元67或68年,在罗马被尼禄皇帝下令处决。在最后的书信中,他坦然宣告“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,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,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”(提后4:7),将其全部的盼望坚定不移地寄托于神。
第99句:拔摩岛上,约翰写启示录
保罗死了,但新仍然有主的其他使徒不惧怕逼害和其他苦难,为主中心作见证。例如使徒约翰,他就努力传福音,建立教会,后来也在拔摩岛上写了启示录。
1. 自我介绍:使徒约翰是耶路撒冷教会柱石之一。启1:9他自我介绍:我──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,在耶稣里和你们一同在患难、国度、忍耐里有分的,为神的道,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,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。
这里约翰提到“在耶稣里和你们一同在患难、国度、忍耐里有分”,意思是:耶稣基督是在患难中建立和扩充他的国度。我们就是他国度的子民,一同靠主在患难忍耐中,参与拓展天国的使命。
2. 背景:约翰写启示录时,很可能罗马皇帝多米田在位,他在全国各地竖立自己的雕像,要人们献祭。居住在小亚细亚(今土耳其一带)的基督徒拒绝拜偶像,结果受迫害,可能包括司法迫害、社会排斥、经济打击,甚至被囚禁或处决。
3. 被放逐:约翰为基督被放逐到拔摩岛。这海岛靠近现今土耳其,却属于现今希腊的领土。岛上一片荒芜,只有凹凸不平的火山。一个主日,约翰在岛上再次看见主。复活的大君王在荣耀中向他显现,让他看见一些异象,并吩咐他把这些异象的信息写下来。这些信息关乎善恶争战的最终结局以及末世的情况。这些信息就是启示录。
4. 启示录1:17-19:“我看见了他,就仆倒在他脚前,像死人一样。他用右手按着我说:‘不要怕。我是首先的,是末后的,又是永活的。我曾死过,看哪,我是活着的,直到永永远远;并且我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。所以,你要把所看见的事、现在的事和以后将发生的事,都写下来。”
在这段话里,复活主耶稣大君王强调了他是生命的主,他永远活着(启:17-18)。
5. 灵训:今天我们作为神国度的子民,可能也遭遇不同程度和方式的患难。因此,我们不用怕,要学习初代门徒,靠主以受苦致胜。因为我们所信的是一位复活的救主,他掌管明天;他是首先的,是末后的,是历史的主,也掌管着我们人生的终局。
6. 最后阶段:根据教会传统初期教父记载,使徒约翰从拔摩海岛获得释放后,回到以弗所继续服侍教会,在以弗所度过他人生最后阶段。
第100句:主必快来,敬虔度日
启22:12-13:“看哪,我必快来!赏罚在我,要照每个人所行的报应他。我是阿拉法,我是俄梅戛;我是首先的,我是末后的;我是开始,我是终结。”
这是复活主耶稣通过使徒约翰给我们的话。他说这话为安慰我们,也期望我们担起责任。这句话有三个要点:我必快来、赏罚在我、我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。
1. 我必快来:耶稣说他会回来,他就会回来。我们在等候主耶稣再来的过程里可能忍受患难,但不要灰心失意。何况,主耶稣在天上为我们预备地方(约14:2-3),他要帮助我们预备好自己(启19:7)。不过主的时间跟我们的时间不一样,他“看千年如一日”(彼后3:8)。我们可以做的,就是带着盼望,耐心等候主。
2. 赏罚在我:主耶稣会来奖赏信靠他的人。十字架上他已为我们承担了罪的刑罚。我们已得赦免。当我们见他面,他会评价我们的生命,决定我们得什么奖赏,也要来惩罚不信的人。
3. 我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:复活主会按照我们所行的审判我们。也许我们曾经立志为主做某些事;或在圣灵感动下,计划去为主做某些事;但假如不付诸行动,就等于什么也没做。这不是主所喜悦的。同时,即使我们有行动,假如动机不正确,我们的行动也算不得什么。在神眼中,我们的行动源于我们的心思意念。如果我们的动机不正确,例如是为了增加自己在教会的名望,我们就不会得到主的喜悦。如果有正确动机,主是知道的,我们就会得到神的赏赐。
4. 当我们知道主必快来、赏罚在主、主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,就应当敬虔度日,好好运用主给我们的恩赐,好好珍惜光阴,在主带领我们走的道路上努力服侍主。
思考题
新约一百句第72-98句,写的是保罗的事奉人生。其中,哪一个片段最触动你,为什么?你会怎样操练自己,使你的事奉生命更像保罗?